为进一步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聚焦公平正义,增强法院干警使命感和责任感,2月23日下午,龙亭区法院组织党员干警开展“维护公平正义、保障人民权益”主题党日观影活动,观看电影《第二十条》。
龙亭区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胡永生在观影前,对《刑法》第二十条内容及适用进行详细解读,并指出作为一名司法工作人员,要时刻保持对法律的敬畏之心,守住良心和法律的底线,对每一个案件都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确保裁决的公正性和准确性,让人民群众充分感受到公平正义。
整个影片以一句“法不能向不法让步”贯穿始终,从韩明的角度全面系统地呈现从不敢适用到依法适用正当防卫制度维护公平和正义的过程,为大家上了一堂生动的普法课,具有强烈的现实观照意义。观影结束后,部分干警分享了自己的观后感。
龙亭区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王培霞
在影院观看《第二十条》时,几度落泪,电影结束后,久久不能平静,既气愤,又怜悯,电影中被害人为维护自己合法权益和法律尊严,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电影虽然从不同类型的个案校园欺凌、公交车上见义勇为、村霸强奸被杀三个案件,剖析正当防卫,但实际上是对公平正义的呐喊。看完后,倍感到自己作为一名政法干警的职责和使命,电影主人公韩明的“法不能向不法让步”、“法律是让坏人犯罪的成本更高,而不是让好人出手的代价更高”、“我们办的不是案子,而是别人的人生”! 是啊!不仅是刑事案件,民事案件又何尝不是呢!也许人的一生只打过一次官司,倘若这一次受到不公,就会对整个司法感到不公。所以作为一名法官,更要认真履职,谙熟法律法规,公平、公正的审理每一起案件,用最朴素的法律观、正义观回应人民群众,坚持天理、国法、人情有机融合,实现政治效果、社会效果、法律效果的有机统一,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与正义。
龙亭区法院北郊人民法庭庭长乔启东
电影《第二十条》从检察官韩明办理的案件出发,展示了他以实际行动追求法律公正的艰辛过程。他面对复杂的案件,不畏艰难,坚定探寻事实真相,最终使罪犯受到了应有的惩处。这个电影故事给广大公众及司法人员上了一堂生动的教育课,发人深省、引人深思。
“法,不该向不法让步”是这部影片的点睛台词。作为法院工作人员,我们深知法律职业的特殊性和肩负的责任之重,也更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在处理案件的过程中,我们应当将“法,不该向不法让步”作为处理案件的底线,把公平正义贯穿于每一个案件的始终。这不仅是对法律的尊重,也是对社会的责任。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以更高标准要求自己,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每一起案件办理过程当中,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做出自己的贡献。
龙亭区法院执行局法官助理段博誉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规定了正当防卫、防卫过当、无限防卫权的适用情形及其法律后果。长期以来,司法工作者出于多重因素的考量而不敢或者不能准确、恰当的适用该条款,导致人民群众在司法程序中出现一定的不适感。如何准确理解正当防卫的概念;如何在个案中精准的适用正当防卫条款;如何精确把握正当防卫的限度等等问题,也一直是司法工作者面临的困惑和挑战。
电影《第二十条》以“公交司机见义勇为被定性为防卫过当判刑”“高中生制止校园霸凌被冤殴打同学”和“村霸凌辱弱势村民、奸人妻子被反杀”三个与主角韩明检察官经历的案件展开叙事,艺术性的展现了正当防卫条款在实际案件中的适用,也向观众展现了办案人员在适用正当防卫条款时,从困惑、疑虑、矛盾、释然到坚定信念这一不断成长的心路历程。
从制度方面看,正当防卫条款的初衷应当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及时、有效的制止不法侵害,这样的制度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应当起到震慑施暴者的效果。
从群众立场看,正当防卫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正当防卫条款的初衷应当是赋予人民群众的自卫权,因为它的存在,人民群众在面临不法侵害时可以勇敢的说不,可以向施暴者反抗。面对不法侵害时,法律应当成为群众勇敢的助推器,而不应成为捆绑群众手脚的枷锁。这样的法律才是符合人民群众的期待。
从司法工作者的角度看,我们应当将自己置于当事人的地位,去用心的感受当事人的愤怒、痛感、恐惧、无助等情绪;去用心的体会当事人的困窘、绝望、无路可走等处境。我们的刑法不仅仅规定了正当防卫的条款,更在第十三条规定了但书条款,即对于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不仅仅是让我们的人民在面对不法侵害是勇敢的说不,我们司法工作者在面对不法侵害时更要勇敢的站出来,用自己的知识、法律赋予的职责义无反顾、满腔热血的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毕竟,我们办的不是案件,而是别人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