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亭区人民法院,长期加强对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业务指导,注重枫桥经验的应用与拓展,取得了良好效果。2023年9月16日被司法部评为全国模范调解委员会。
工作目标。凸显诉前调解案件的分流,强化调解流程的实质化运营,把工作挺向纵深,为审执夯实诉服前沿工作,发挥好诉前调解的窗口作用。针对案件分流类型多、案件数量多、调解难度大等问题,我院制定清晰的工作目标,对多元解纷工作给予具体指导。
党委牵头。派驻专职调委会入驻法院办理诉前调解案件,由法院成立专门团队予以指导监督。目前,我院多元解纷团队8人,专职人民调解员11人,推行“调解员+N”的矛盾化解模式,承担我院诉前调解、信访化解、诉源治理工作。
工作思路。个人调解工作室引领类型化案件调解室开展工作,线上调解和线下调解相结合,带案下乡办理和府院联动办案并行,努力打造一站化、全链条、融合共享的诉前矛盾化解条线。打造的七个调解工作室已经实现自主运营,体现智慧法院内容的线上调解、微信建群调解同步推进,四家单位共同打造的劳动争议纠纷调解室开展诉前矛盾化解工作,经常性的带案下乡就近调解等工作措施有效提升工作业绩。
工作方式。将诉前调解、信访化解、宣传工作融合开展,诉前调解队伍有甄别的参与信访化解工作相互提升,宣传工作全面记载工作开展全貌,力求在引领方向、凝聚力量、提升效果方面发挥口舌和扩音器的作用,为诉源治理摇旗呐喊。整合的诉源治理化解力量参与诉前调解,调解力量也同样适用于信访化解,形成相互促进的工作氛围,宣传在整个工作开展过程中,全程记录,全面报道。
提升理念。强化化解主体的参与意识,实现矛盾化解由吸纳加入到主动融入的转变。将心理疏导导入矛盾化解全流程,对心理疏导知识运用实现由自发转变为自觉。
规范管理。强化诉前流程管理,指导调解平台自治,加大案件分流比。在类型化分案的基础上,根据擅长领域,精准分案。平台建设和案件分流是规范调解流程及精准分案都紧密联系的,目前已经形成类型化分案、分类指导、平台联动、流程顺畅的工作格局。
积极调研。针对信访工作围绕信访首问责任制落实和长期信访积案化解等方面进行深入调研;针对诉前调解工作主要围绕如何加强案件分流力度、提高类型化精准分案水平、加强调解员规范调解、诉源治理的力度和广度如何拓展等方面的深入调研。剖析问题,总结经验,促工作提升。
浓厚氛围。通过座谈、业务研讨、工作例会、培训、优质案件宣传、法律知识普及视频、电视台采访、到外地(巩义)法院观摩学习等多种形式,调动激发挖潜诉源治理参与人员荣誉感、归宿感和责任意识。今年来,召开工作例会19次,周例会12次,信访听证会2次,发表诉前工作宣传稿件63篇,制作普法视频7个,调解故事5个,工作掠影2个,举办人民调解员和陪审员培训6次。
取得效果。接受领导委派和接受群众求助是诉源治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根据区里的诉源治理需要及辖区群众的求助,主动开展诉前之前案件的调解和针对性的矛盾化解,取得了明显成效。自2019年以来,办理急难繁重案件百余起,切实为辖区群众解困。实现工作动向早汇报制度,对上升到社会层面的矛盾化解,及时向区委做汇报,共同发力,全面预防,形成化解矛盾纠纷的工作合力。10名诉前调解员和多元解纷模块通过案件分流、规范调解程序、强化调解效果等得力措施有序开展工作,截止目前,诉前调解分流案件3587件,调解成功1833件,调解成功率为51.10%。
信访化解工作自2023年以来,我院共接待来访240件,接收上级交办涉法涉诉案件并办理46件,其中省政法委关于涉诉信访突出问题专项化解活动交办7件,省委第一巡视组交办27件,省委第十八巡视组交办12件。
龙亭区人民法院始终坚持党的绝对领导,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将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科学内涵作为一以贯之的行动指南,立足预防、调解、依法办事,提升司法效能、彰显法院作为。